历史烽烟警钟鸣,守护河山誓不忘——高二年级国防教育研学侧记之二
4月25日至26日,南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部分学生开展“历史烽烟警钟鸣,守护河山誓不忘--南京国防之旅”主题研学活动。通过实地探访国防教育基地、军事院校及历史文化街区,学生们在行走中感悟国防力量,厚植家国情怀,以“沉浸式课堂”深化对国家安全与强军使命的认知。
首日:历史回望与科技强军的碰撞
1. 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技与军事文化的启蒙
研学首站走进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与军事讲武堂。馆内陈列的坦克、火炮、导弹等装备模型,生动展现我国军事科技发展历程。在枪模拼装体验环节,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直观理解武器构造原理,感受“科技强军”的深刻内涵。学生们感叹:“从冷兵器到现代装备,国防科技的进步让我震撼,也让我明白和平需要实力守护。”
2.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下午,师生们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馆内幸存者证言影像、历史文物与“万人坑”遗址,无声诉说着民族的苦难记忆。结合馆内全息投影与互动展陈,学生们深刻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3. 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传统与未来的时空对话
在春风沉醉的傍晚,研学队伍漫步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青砖黛瓦间,古街巷弄里,同学们放慢脚步,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韵味,这场沉浸式夜游不仅是身心的放松,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国防意识。大家穿梭于古色古香的建筑,欣赏传统非遗技艺,欢声笑语回荡在街区。欢声笑语中悄然种下守护家国的赤子情怀。千年文脉与国防意识在此刻交叠,映照出新时代青年知行合一的成长足迹。期待他们成长蜕变,为国防未来添彩。
次日:职业理想与海疆守护的实践
1. 江苏警官学院:从“青盾计划”到警察使命
次日清晨,学生们走进江苏警官学院。通过沉浸式学习警务科技与历史,同学们在警徽闪耀的校园里探寻“平安中国”背后的责任与担当。活动中,学生们走进全国唯一的指纹博物馆,借助互动设备解密指纹的独特“身份密码”,亲手体验指纹拓印技术,感受刑侦科技的智慧;在近代警察史博物馆,泛黄的历史照片与珍贵文物串联起中国警察百年峥嵘历程,无声诉说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枪械馆内,同学们零距离接触现代警用装备,聆听教官讲解器械原理与实战应用,震撼于科技强警的硬核力量。“原来指纹破案不只是电视剧情节!”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惊叹科技与安防的深度融合。这场研学以“理论+实践”的形式,将国防教育与职业启蒙相结合,既激发了学子们探索警务科技的兴趣,更深化了“国家安全,青年有责”的使命感。
2. 泰州军舰文化园:浪花白下的青春誓言
午后,研学队伍转赴泰州军舰文化园。蓝天救援队队员现场演示应急救援技能,学生们在指导下学习心肺复苏与冲锋舟操作,掌握防灾自救本领。登上“三舰一艇”,并体验狙击枪射击打靶。在甲板宣誓环节,全体学生高呼“强国有我”,誓言回荡长江之畔。
学子感悟:国防是刻进青春的责任
活动尾声,高二学生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研学让我意识到,国防不仅是战场上的冲锋,更是科技、历史、文化全方位的守护。作为青年,我们应从学好每一门课、关注每一次国家安全教育开始,为祖国贡献力量。”
结语
此次南京国防之旅,以“历史教育—科技实践—职业启蒙—海疆体验”为主线,构建起多维立体的国防教育课堂。从兵器博物馆的震撼到军舰甲板的誓言,学生们在行走中深化了对国家安全的理解,更将“国防有我”的信念融入青春志向。未来,学校将继续拓展国防教育形式,为培育新时代国防人才筑牢根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