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群团>关工委>计划总结>详细内容

计划总结

2020年南通大学附属中学关工委工作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30 13:50:55 浏览次数: 【字体:

2020年,南通大学附属中学关工委在校党委、校长室的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关工委工作职能和老同志的阵地作用,多形式、宽领域地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着力推进关工委优质化建设。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服务青年学生发展为目标,推进关工委工作优质化发展。

通大附中建校7年来,退休人员逐年增加,目前已达16人。2020年,随着学校领导班子的调整,校关工委组织机构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先后由校长室周云旗副校长、杨彬副校长担任关工委主任,聘任施伟同志担任常务副主任、秦霞同志担任副主任、学生处羌莉主任担任秘书长、许朗同志担任常务秘书长,下设关工委办公室。

学校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定期倾听关工委工作汇报,全力保障关工委的工作和活动经费,将关工委工作与学校“雅正德育”向融合,共促优良校风、纯正学风、教风的建设。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一)战疫之年。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让大家措手不及。通大附中第一时间进行响应,在大年初三就开始联系网课直播设备,全市第一个开启网上教学。关工委的老同志们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联系厂家采购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积极响应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服务,和学校的党员、青年团员一起做好“抗疫志愿者”。

(二)攻坚之年。2020年是不懈奋斗的一年,肩负着脱贫攻坚、建设全面小康的历史重任。在关工委、学生处的组织下,选取《小康之路》精彩故事,在班会课、电子屏、宣传栏开展广泛的宣讲。组织高二年级全体学生撰写《小康之路》的读后感,择优上报市关工委。

(三)展望之年。2020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共同展望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根据市教育关工委的部署,学校积极开展寻访革命遗迹,传承红色基因专题教育活动,把学校师生、老同志广泛发动起来,家长和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家乡寻访,挖掘南通的革命遗迹,搜集、整理、编写革命斗争时期的革命故事。我校上报的“江海大地的第一点星火——南通高师第一代师支部”、“轰动一时的博物馆案”、“隐藏在墙壁里的秘密”均入选汇编目录。在寻访和整理的过程中,在对过往的回顾中,激发了学生的爱党爱国、建设家乡的热情。

三、坚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抓手,推进雅正德育的深度融合。

(一)大力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南通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为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后继有人,校关工委主动联系南通市沈绣艺术馆、梅庵琴社、南通市蓝印花布馆,大力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此举得到了校党委、校长室的大力支持,通过双方的多次沟通协调,自2017年始,南通大学附属中学将沈绣、古琴、蓝印花布纳入课程体系。聘请了沈绣传承人花丽女士、梅庵琴派古琴传承人徐毅先生、蓝印花布技艺传承人、南通蓝印花布馆吴元新馆长为学校客座教授,建立以这些大师名字命名的名师工作室。学校还根据非遗课程教学实施的需要,投入200多万元不断添置相关教学设备。目前,通大附中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沈绣课程,师生共绣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学校蓝印花布馆从蓼蓝种植到发酵、制版、浸染全套工序都能独立完成;古琴社的学生16人齐奏成为附中每年艺术节的保留节目。我校《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申报市关工委“创特色、铸品牌”项目。

(二)全面推进慈善文化入心入行。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是南通市首家慈善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南通市慈善文化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关工委开展了,鼓励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日行一善,做有爱心、有责任心的新时代学生。一是结合雅正德育“必记家训”,开展家训征集活动,与青年学生一起读家训、讲家庭故事,并通过书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二是结合“必做义工”,立足校园做值岗、走进社会做义工。带领青年学生走进敬老院,感受社区养老模式,与老人们一起唱歌,给老人们梳洗,在活动中浸润“孝”的传承。三是支持学生团支部活动开展。高三14班葛云鹏同学发起的“友伞”行动,鼓励师生把闲置的雨伞收集起来,诚信使用,在突然降雨的日子,给大家遮风挡雨。关工委的同志们积极支持孩子们的“微公益”,购置新伞50把,捐赠给学校作为“友伞”使用。四是开展“春风关爱行动”,对接一名学习困难、生活苦难、自律能力薄弱的学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周见一次面、开展一次谈话、每学期陪吃一顿饭、与家长联系一次、家访一次,发挥老同志余热,与青少年需求菜单对接

展望2021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通大附中关工委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宗旨、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正创新,推进学校关工委建设再上新台阶。


终审:黄颖
分享到:
【打印正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