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通大附中关工委工作总结
聚力“四型”建设,推动关工委工作提质增效
过去的一年,我校关工委工作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坚持服务青年师生健康成长,加强“学习型、服务型、调研型、创新型”关工委建设,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的优势作用,巩固提高关工委常态化建设成果,坚持创新性推进、高质量发展。现就一年来学校关工委的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健全组织架构,加强“学习型”关工委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及时调整充实领导成员,健全工作制度,落实职责,动员老同志、老教师积极参加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原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施伟同志因年龄原因申请离职,我校及时将秦霞同志调整到常务副主任岗位上,确保工作不断链。
二是加大自身学习的力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和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武装思想头脑,明确工作方向,激发工作热情,创新工作方法。
三是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订好、用好《关心下一代周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校级读书、读报征文活动和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读书征文活动。研究《优质化关工委创建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结合学校实际,研制实施方案,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学校党政工作,融入学生品格提升工作,成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平台。根据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的新特点,积极探索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
二、聚焦青年成长,加强“服务型”关工委建设
1.服务青年教师成长。近年来,一批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面对教学压力、学生的管理、甚至家长的质疑,关工委的同志们利用自己的学识积累、经验感悟和人生体会,为青年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帮助青年教师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积极为青年教师争取各种培训和进修机会,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还充分发挥老专家、老学者、老领导、老教师、老职工等“五老”的特殊作用,走进“青年教师研究会”的课堂,进行教育教学的指导。这种传承和帮扶不仅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还能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2024年,我校多位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生物学科黄建华获市优秀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晋级省赛;历史学科陈嘉俊获市“行知杯”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市直优秀课评比一等奖;语文学科易睿获市“行知杯”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语文学科张清获市依标教学比赛二等奖;语文学科朱俞彦、物理学科钱钰获市直高中优秀课评比一等奖,晋级大市;化学学科崔馨文、政治学科薛海霞、英语学科陆姗姗分别荣获市直高中优秀课评比一等奖。
2. 提供困境学生心理安抚。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学习压力,我校关工委经常性与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沟通,对重点学生进行跟踪和走访。充分发挥“爷爷奶奶”的年龄优势,定期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和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帮助。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关工委参与学校“雅正爱心基金”的捐款,和学生处一起进行走访慰问。
3.实施“雏鹰”助航行动。2023、2024年,我校先后从青海省海南州招生100余人,均为藏族的学生。他们在15岁的年龄,离家千里、独自求学,缺乏家人的陪伴与关爱。而南通基础教育的学业难度远超青海,给藏族的雏鹰们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关工委老同志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困惑,牵头开展“情越山海 夕阳有爱——通大附中雏鹰护航行动”,跟孩子们一起包饺子、一起到果园除草、课间陪聊、周末陪同社会实践,慢慢消除了与藏族孩子的隔阂,打消了他们的顾虑,让爷爷奶奶成为他们的“银发知己”。高二16班一个孩子阑尾炎急性发作,在医院手术,关工委组织陪护小组,始终陪伴在孩子身边,让他感受到南通亲人的关爱和温暖。该项目也申报了第五届“铸品牌、创特色”项目。
4.构建家校社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家长学校,开展家访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多次邀请心理专家符小斌教授、蔡志红老师,开设家长课堂,指导做好亲子沟通和高三心理调适。12月5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公开教研活动,走进课堂,参与评课,走进食堂进行现场督察,开展陪餐体验活动。联系社会德育阵地,建立有效联系,开展研学活动,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实践能力。
三、倾听各界呼声,加强“调研型”关工委建设
1.组织学生干部座谈会,结合“五项”管理,全面了解学生在作业时间、睡眠时间、手机使用、体育锻炼、学业发展方面的有关情况,就如何办好食堂、如何加强日常管理进行座谈。有学生提出希望食堂增加水果频次、开放更多窗口提高打饭效率;有学生建议播放课间音乐;有学生提出优化垃圾分类的方法……关工委及时反馈给学校,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
2.通过家长学校,以家长接待日,家委会、家长座谈会,家访等各种形式,同学生家长经常性联系,及时交流情况,积极发动家长们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配合,互相渗透;二是通过请家长到课堂听(评)课、家长培训学习等形式,宣传和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不断提高家长的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3.聚焦社会热点,关注我校学生是否有参加校外学科培训的情况,助力落实“双减”工作。参加“双千银发助‘双减’”活动,老同志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工作,当好义务监督员;参加“双减”政策的宣传、讲解,当好“双减”宣传员;参加家庭教育、家长教育的辅导工作,当好家庭教育辅导员。
4.参加法治副校长聘任仪式,与法院、检察院、内保支部、炜衡律师事务所的同志座谈,积极配合开展普法教育,提升学生法治意识,杜绝校园欺凌现象。
四、对标优质化标准,加强“创新性”关工委建设
一学年来,学校关工委对标优质化关工委建设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创建工作,巩固常态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创新”,寻求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关工委主动配合学生处和团委,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品质教育。
学校活动:三月份组织学雷锋“爱心义卖”筹集善款1.6万余元;四月份组织高一年级“行走的课堂”远足实践、高二年级“研学课堂”拓展视野,让学生在行走中感受祖国发展、树立报国之志;五月份组织新团员入团仪式和高三成人仪式;六月份的毕业典礼;七月份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八月份的高一军训及国防教育;九月份的新生入学仪式;十月份的国旗班交接仪式;十一月份的体育节、十二月的科技节等等,在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中,让学生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落实到行动之中。
校外竞赛:积极参加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市教育局、团市委等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纪念新中国成立75周年朗诵比赛,我校获得三等奖;参加《我以祖国为荣》主题教育读书征文和“奋进新征程 奔赴星辰大海”读书征文活动,我校在组织校内初选的基础上择优上报,校内也开展优秀表彰,拓展关工委的工作辐射面。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在各个层面获得多个奖项:高三(4)班丰帆、陈铮涵获中学生物理竞赛省二等奖,王思昊等10位同学获省三等奖;高三(1)班李佳航获中学生化学奥赛省一等奖,高三(1)班纪祎涵、沈帼臣、高二(1)班刘昊轩获省二等奖,陈姜宇等5位同学获省三等奖;高三(2)班吴仔瑶、高三(1)班黄家乐获中学生生物竞赛省一等奖;高三(2)班吴沐天获中学生数学竞赛省二等奖、全国三等奖;高三(15)班获周仲奕获“七彩语文杯”江苏省第二十三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市直一等奖。
高三(2)班邱天杰、钱俊杰获第四届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全国三等奖;高二(2)班黄沐妍、高三(2)班季璋锐获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应用场景创意编程赛省一等奖,丁乙等5位同学获省二等奖,郑舒丹等3位同学获省三等奖。
校啦啦操队在南通市第17届健美操锦标赛中夺得高中组大团体啦啦操总分冠军,同时获全国校园示范套路中学花球特等奖及自由舞蹈特等奖。在2024年度南通市高中学生运动会上,我校体育健儿勇夺团体第四名。
五、反思与展望
在过去的一年中,校关工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在活动形式上还需要进一步创新,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在关爱弱势群体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关工委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加强活动创新,结合学生实际和时代特点,开展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二是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力度,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展望未来,学校关工委将继续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己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局面。同时,加强与上级关工委的沟通和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智慧和力量。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