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能教我们孩子三年吗? ——南通青海班青海行实录
六月底的青海高原,天蓝云低。
6月29日,南通大学附属中学卫清副校长带领团队跨越2000公里,在青海西宁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家长会暨学期表彰仪式。
切忠措一句“羌老师,昨晚睡得好吗?青海的气温还适应吗?”开启了南通大学附属中学青海班2024级家长会的序幕。西宁会场里,家长们陆续落座,目光中满载期待与信任。
班主任丛茂勇老师回顾了青海班学生一年来的成长蜕变历程。随后,海南州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张泰尊与卫清副校长共同为荣获 “卓创奖” 的同学颁奖,海南州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王永生则为获得 “新荷奖” 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
学生代表朋毛多措结合自身经历,向同学们倾囊相授高中阶段实现各科均衡发展的有效方法。家长代表仁欠本先生言辞恳切,真挚表达了对学校悉心培育孩子的感激之情。
卫清副校长深入阐释了附中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分享了 “五育并举” 的育人实践成果、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以及师生共同塑造的灵动美好的生命样态。张泰尊副书记代表海南州教育局,对附中在青海班同学培养工作上的用心付出致以诚挚谢意。
6月30日-7月3日,老师们辗转深入海南州多名学生家中进行家访,高原上那些质朴的牵挂瞬间击中大家的内心。
“老师,你们辛苦了!”家长紧握老师的双手传递着深深的感激;那句“老师能教我们孩子三年吗”的请求,流露出最深沉的信任托付。卫清副校长向家长郑重承诺:“请放心,学校对青海班建立了稳定的师资梯队,确保教育教学的连续性。南通老师的手,会始终牵牢青海学子的手。”这不仅是回答“三年之问”,更是对教育初心的坚守。
老师们细细询问:“孩子在南通学习还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食堂饭菜可还习惯?”“假期计划怎么安排?建议利用暑期多读书。”……倾听家长和学生的心声,教育的情谊,就在这些细微处生根发芽。
教育协作的根系,也在海南州多所中学校园里悄然延伸。校长们表示,南通班已成学子心之所向,学子们将为梦想而拼搏。共和县民族中学党委书记指着返校学生感慨:“孩子们谈吐更自信,视野更开阔了——这就是最好的成长见证!”老师们与当地学校师生深入交流,期待更多青海孩子能踏上赴通求学之路,让知识照亮更多高原少年的人生前景。
一程家访,万千叮咛,老师们带回了高原家长的信任与期盼,也留下了南通教育的温暖印记。两地教育者将紧握双手,默默为每一株跨越山海的幼苗,撑起一片融合汉藏深情的广阔天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